
當我們的情緒感到低落、容易焦慮煩躁,或是總是睡不安穩時,通常會覺得是壓力太大、生活太忙碌,其實也可能是身體缺少了一個關鍵營養素—「鎂 (Magnesium)」。
鎂在體內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,與神經傳導、情緒穩定以及日常放鬆息息相關。尤其長時間處在高壓狀態、忙碌、飲食精緻化的生活形態下,鎂往往消耗得比補充得還快。
那麼,鎂到底是什麼?與日常心情、放鬆以及睡眠感受之間有甚麼關聯?有哪些生活習慣會讓身體流失更多鎂?又如何在日常中適度補充,讓自己保持穩定和舒適的生活節奏?接下來,營養師將帶你一起更認識這個對日常活力與平衡很重要的營養素—鎂。
文章目錄
Toggle鎂 (Magnesium) 是什麼?
鎂是一種人體必需的礦物質,也是體內含量第四多的礦物質,廣泛存在於骨骼、肌肉、神經組織及細胞中,參與超過 300 種以上的生理反應,是維持正常生理機能不可或缺的角色。
簡單來說,鎂就像身體的「穩定器」,與情緒平衡、睡眠品質與日常舒適度息息相關。如果經常感覺容易煩躁、晚上不易入睡,或常有身體緊繃不適的情況,有可能是身體提醒我們該注意「鎂」的攝取了。透過認識鎂和攝取富含鎂的食物,有助於維持良好的身心狀態。
鎂有什麼作用?
鎂在人體中扮演著多元且重要的角色,是維持健康不可或缺的關鍵營養素,以下營養師為你整理鎂的主要功效有哪些:
協助神經系統正常運作,維持情緒穩定:
鎂參與神經傳導物質的調節,能穩定體內的GABA濃度,幫助我們感到放鬆,讓日常情緒更穩定平衡。
幫助肌肉放鬆,減少緊繃不適:
鎂有助於心臟、肌肉與神經的正常功能,適合需要長時間久坐、運動量大或容易感到緊繃的人日常補充。
有助於保持良好睡眠品質:
鎂與放鬆肌肉、維持神經平衡有關,有助於入睡,進入安穩的休息狀態。
參與能量代謝,維持日常活力:
鎂是能量生產(ATP合成)過程中不可或缺的材料。日常補充足夠鎂,有助於維持體力與專注力。
支持心血管健康:
鎂的效益也包含血管舒張與正常循環有關,,協助維持良好的心血管正常功能。
幫助骨骼與牙齒維持健康:
鎂協助骨骼內的鈣與其他礦物質平衡,並與鈣、維生素D共同維持骨骼與牙齒的健康。
原來缺鎂帶來的不只是焦慮感
許多人以為缺鎂只會讓情緒煩躁,事實上,還可能會影響到睡眠、精神專注、身體舒適度等面向,而且常常被忽略。以下帶你認識9個常見缺鎂時可能出現的身體症狀:
情緒起伏大、易感到煩躁
當體內鎂含量不夠時,思緒可能會不夠順暢,容易在日常中感到情緒緊繃、煩躁或低落。
入睡不易、容易淺眠
鎂能協助神經與肌肉放鬆,讓身體更容易入睡並保持良好的睡眠品質。當鎂不足時,可能較難放鬆,容易翻來覆去或半夜突然驚醒。
容易抽筋、肌肉痠痛、眼皮跳動
鎂有助於維持肌肉放鬆,當體內鎂不足時,可能會在休息時也覺得肌肉緊繃,或是偶爾出現不自主的抽動(特別是小腿與眼皮)。
頭痛不適、偏頭痛
部分研究指出,鎂可能與頭部舒適感有關,尤其是女性,補充足夠鎂有助於維持腦部與血管的正常運作。
心悸、心律不整
鎂有助於穩定心跳節律,當體內鎂含量不足時,可能會感受到心跳有較明顯的加快或不規則跳動。
排便不順或腸道蠕動較慢
鎂與腸胃蠕動息息相關,若攝取不足,會使腸道運作較不順暢,出現排便不順或脹脹的感覺。
專注力下降、思緒不清晰
當鎂不夠時,可能會影響思考能力,進而影響工作效率或學習時容易分心、精神難以集中。
容易感到疲累、體力不易恢復
鎂參與能量合成的,當鎂攝取不足時,可能會讓人即使有休息,仍感到疲累,做事經常提不起勁。
骨骼健康受到影響
鎂與鈣的平衡密切相關,當鎂攝取不足時,可能影響鈣質運用與骨骼健康,長期下來可能增加骨質疏鬆的風險。
常見缺鎂原因
缺鎂的原因來自於許多生活習慣,這些習慣會慢慢消耗體內的鎂含量。當長期處於高壓環境、飲食精緻化、生活不規律時,容易導致體內鎂的不足。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在過去幾次的營養調查中顯示,儘管近年來國人的鎂攝取量有所增加,但血中鎂的含量卻呈下降趨勢,顯示還有其他因素可能影響鎂的代謝及吸收。因此,調整生活習慣和保持健康飲食是預防缺鎂的關鍵。以下列出鎂流失或攝取不足的7大主因:
飲食精緻化、營養攝取不均:
現代飲食偏向高油、高糖、高加工,如白米、白麵包、甜點及零食,這些食物在加工過程中幾乎已將天然鎂完全去除,長期食用這些食品可能導致鎂攝取不足,並影響身體的鎂平衡。
壓力過大:
壓力會促使身體分泌大量賀爾蒙,這些荷爾蒙會加速鎂的消耗。當處於高壓環境或持續焦慮時,容易陷入一個「壓力—鎂流失—情緒波動」的惡性循環。
運動量大、流汗多:
大量流汗會讓體內礦物質(包含鎂)快速流失,特別是運動員、勞動工作者或經常處於高溫環境中的人,需要額外補充鎂來維持體內平衡。
飲酒或過量飲用含咖啡因飲料:
酒精與咖啡具有利尿作用,會促使體內的鎂隨著尿液排出,長期過量攝取會增加缺鎂的風險。
長期服用特定藥物:
一些常見藥物,例如:利尿劑、抗生素、避孕藥、降酸藥(如Allopurinol)等,可能會影響鎂的吸收或增加其排出,對於長期服藥的人,應特別留意飲食中鎂的補充。
腸胃吸收功能不佳:
一些腸胃道疾病(例如:腸躁症、克隆氏症、潰瘍性結腸炎),或曾經接受相關手術的人,可能因為吸收不良而導致鎂攝取不足。
年齡增長:
隨著年齡的增長,腸道與腎臟功能可能會下降,進而影響鎂的吸收並增加排出量,因此年長者會比年輕人更容易遇到鎂攝取不足的情況。
長期便祕或排便不順:
鎂有助於維持腸道的水分平衡和正常蠕動。當缺乏鎂時,可能增加便祕的問題。
怎麼補充鎂?缺鎂吃什麼?
補充鎂的方法有很多,正確的補充方式(持續、適量、來源正確),都有助於維持日常的健康與活力。以下整理4種常見補充鎂的方式,協助你在生活中更容易攝取到足夠的鎂:
從天然富含鎂的食物攝取:
- 深綠色蔬菜:如菠菜、羽衣甘藍、芥藍、青花菜。
- 堅果與種子類:如南瓜子、杏仁、腰果、芝麻、葵花籽。
- 未精緻的全穀類:如糙米、燕麥、藜麥、蕎麥、小麥胚芽。
- 豆類:如黑豆、黃豆、毛豆、紅豆、鷹嘴豆、豌豆。
- 海藻類與海產:如昆布、海帶、牡蠣、干貝、鯖魚、鮭魚。
- 其他來源:香蕉、酪梨、黑巧克力(可可含量高)。
小提醒:鎂在烹調過程中容易流失(如水煮),建議可使用少水、短時間的烹調方式(如蒸、快炒),並搭配國民健康署所提倡的「我的餐盤」原則,協助每天攝取足夠的營養。
使用鎂補充品:
當飲食較難攝取足夠鎂、或在特別需求時(如運動量較大、飲食較不均衡時),可考慮以營養補充品輔助。
- 常見鎂種類與特色:
- 氧化鎂:價格便宜,吸收率較低,多用於調整排便順暢。
- 檸檬酸鎂(Magnesium Citrate):鎂含量約16%,是最常見的鎂保健品使用原料之一,吸收率中等,適合日常補充。
- 甘胺酸鎂(Magnesium Glycinate):吸收佳且溫和,,能幫助穩定情緒與維持良好的睡眠品質,因此常用來幫助改善忙碌緊張的身心。
- 蘋果酸鎂(Magnesium Malate):存在於水果和葡萄酒中,鎂含量約15%,並常用於食品中以添加風味或酸度,人體的吸收率不錯,適合想維持日常補充鎂的選擇之一。
- 劑量建議:補充劑量需依個人需求做調整,補充前可諮詢專業醫療相關人員,以避免攝取過量,增加腹瀉或其他不適的風險。
搭配其他營養素更有效:
- 維生素D:幫助身體有效運用鎂。
- 維生素B群:與鎂共同參與能量代謝。
- 鈣:與鎂搭配時,建議維持=「鈣:鎂約2:1」的比例,有助於營養平衡。
補充鎂並不困難,但好處多多,重點在於了解自己的日常需求與選擇適合的來源。從日常飲食著手,必要時補充營養保健品搭配使用,便能更有效地維持日常活力與健康狀態。
鎂甚麼時候補充比較好?要吃多少?
依照《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 (第八版DRIs) 》建議:
19-50 歲以上成人:
- 男性: 380 毫克/天
- 女性 320 毫克/天
- 不同年齡層與個人需求量有所不同。
此外,補充鎂需要注意「時間、種類、劑量」搭配,才能更有效的協助維持日常健康狀態。
一、鎂什麼時候吃最好?
- 想幫助維持睡眠品質、情緒放鬆
建議睡前吃,鎂有助幫助入睡與穩定睡眠品質,推薦選擇甘胺酸鎂(Magnesium Glycinate)或氯化鎂,溫和不刺激腸胃。
- 想維持體力
建議白天補充(早餐或午餐飯後),可選擇蘋果酸鎂(Magnesium Malate),維持日常活力與穩定身體新陳代謝。
- 如需調整排便順暢
建議睡前補充氧化鎂,具有幫助腸道蠕動的作用,有助於隔天早上順暢排便。
二、鎂要空腹吃還是飯後吃?
- 建議飯後補充鎂:
鎂可能會對消化道產生刺激,空腹補充容易造成不適或軟便,建議與餐點一起或飯後食用,吸收效果佳且較溫和。
- 腸胃道敏感者應盡量避免空腹食用鎂補充劑,可搭配餐點食用來減少不適感。
補充鎂的小提醒:
- 若同時補充多種營養素,建議鎂避免與鈣、鐵、鋅同時補充,以減少吸收干擾。
- 若有特殊健康狀況,補充可先諮詢專業醫療人員(如醫師或營養師),協助評估適合的攝取方式與劑量,避免過量補充造成身體負擔。
- 若補充鎂後出現腹瀉或消化道不適,可先減量或更換為溫和型態(如甘胺酸鎂)。
總結
鎂是人體中不可或缺的元素,有助於日常維持舒適感與穩定身心,並維持骨頭健康、保持良好睡眠品質等。日常可透過攝取富含鎂的食物(如:深綠色蔬菜、堅果、全穀類、黃豆、黑芝麻、鷹嘴豆、可可含量高的黑巧克力等)來補充,若日常攝取不足,也可透過營養保健品(如:氧化鎂、檸檬酸鎂、甘胺酸鎂等)作為輔助,並搭配其他營養素(包括:維生素D、鈣、B群等)與規律的生活習慣,讓鎂補得剛剛好,協助維持每日好狀態,讓身心舒適、有活力地迎接每一天。
參考資料:
- https://pmc.ncbi.nlm.nih.gov/articles/PMC8065437/
- https://pmc.ncbi.nlm.nih.gov/articles/PMC9075273/
- https://pmc.ncbi.nlm.nih.gov/articles/PMC10745813/
-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台灣地區國人鎂營養現況及其變遷:由 NASHIT 1993-1996 到 2005-2008 pdf.
-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 (第八版DRI) pdf.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