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你是否也有這種經驗?洗完澡浴室的排水孔總有清理不完的毛髮?其實外在狀態得變化,往往也與日常作息、環境壓力與營養有關。頭髮一直掉,我該吃什麼食物及營養素防止掉髮?以及女人與男生會掉髮的主要原因為何?本篇將由營養師專家帶你解析掉髮原因與改善掉髮吃的食物。
文章目錄
Toggle常見掉髮原因
先天體質
你有沒有聽過「雄性禿」或「女性型掉髮」?
基因遺傳是導致掉髮的主要原因之一,根據調查顯示,大約三分之二的男性會在60歲時開始掉髮,主要與體內的雄性荷爾蒙有密切關係,雄性荷爾蒙-睪固酮代謝後,二氫睪固酮會使毛囊縮小,頭髮越長越細,最後萎縮沒有頭髮,常見髮際線後退的「M型禿」及「地中海禿」。
女性也可能也會有雄性禿(又稱為女性型掉髮),常見前額及頭頂的髮量變少。
自然週期變化
頭髮也有自己的生長週期:生長期、退化期、休止期。每天掉50-100根頭髮都是正常的現象, 掉頭髮也有可能是頭髮進入「休止期脫髮」(telogen effluvium),別擔心!這是自然的新陳代謝過程。
賀爾蒙問題
女人掉髮原因常見荷爾蒙變化,如:懷孕、產後、更年期等,都有可能導致頭髮變薄或掉落。
產後掉髮:懷孕期間體內的雌激素以及黃體激素濃度大幅上升,會讓頭髮暫時掉落,孕期頭髮看起來豐盈;而產後荷爾蒙迅速下降,因此原本孕期沒掉落的頭髮會短時間大量掉落,這是身體自然的調整現象,通常在產後2-4個月開始,6個月後逐漸改善,多數人也會在1年內恢復產前髮量。
更年期落髮:更年期雌激素分泌迅速減少,因此雄性激素(睪固酮)比例相對提高,雄性激素會導致毛囊萎縮,造成掉髮。
飲食習慣
現代人生活忙碌,外食已成習慣,若日常攝取營養不均衡,例如:缺乏優質蛋白質、礦物質與維生素等,可能會讓整體外在表現不如理想,讓人看起來好像提不起勁或不夠有型。
生活環境壓力與作息
長期處於高壓下與熬夜應酬也會間接影響整體狀態的穩定性。調整作息與情緒管理,不僅能維持好狀態,也有助於外在展現更佳的自信感。
外部影響
頻繁造型設計、染燙、環境刺激等,都可能讓毛髮的質感與觸感受到影響,建議定期給予適當修護與呵護。
或是當頭皮不健康時,如:頭皮感染、皮脂過多、發炎等,都有可能導致掉髮,無法健康生長。若常常覺得頭皮癢、頭皮屑、紅腫、頭髮局部掉落,建議找皮膚科醫生檢查頭皮健康。
改善頭髮要吃什麼食物補充營養素?
維持外在狀態與整體精神展現這些營養素可以適度補充:
鋅
鋅是日常飲食中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,並參與頭髮角蛋白的合成,如果缺乏鋅會讓頭髮變細、容易斷裂與掉落。
富含鋅食物:牡蠣、紅肉、堅果、南瓜籽。
鐵
鐵對維持日常體能與循環有關,攝取不足時容易感到提不起勁,或是會讓身體器官營養不良,尤其女性更需關注鐵的補充。
富含鐵食物:豬肝、牛肉、深綠色蔬菜、蛋黃。
蛋白質
頭髮的主成分為角蛋白,而蛋白質正是組成身體各種結構的重要營養,攝取足夠可為日常表現打下好基礎。
富含蛋白質食物:肉、魚、蛋、豆類、乳製品。
維生素B群
B群參與能量代謝與身體運作,像是生物素(B7)等也被認為與日常外在狀態有關。富含B群食物:全穀類、酵母、蛋黃、牛奶、綠色蔬菜。
維生素D
維生素D與鈣質吸收有關,也與整體狀態及日常循環息息相關。研究指出有80%落髮困擾的人,體內的維生素D不足,因此建議曬太陽與補充維生素D,維持身體機能。
富含維生素D食物:蛋黃、鮭魚、黑木耳。
維他命C、E
這兩種抗氧化維生素可保護身體結構免於氧化壓力,也能保護毛囊受到自由基損害。而頭皮有膠原蛋白,維生素C也與膠原蛋白合成有關,有助於維持亮麗光采。
富含維生素C食物:柑橘類水果、奇異果、芭樂。
富含維生素E食物:亞麻仁油、橄欖油、堅果類、深綠色蔬菜。
碘
碘是合成甲狀腺素的重要元素之一,若是甲狀腺功能異常,可能也會導致掉髮。
富含碘食物:海帶、海鮮、加碘鹽。
3種日常補充營養素推薦
推薦1:GABA
當長期處於高壓或作息不規律的情況下,可能影響整體表現與日常狀態。GABA(γ-胺基丁酸)是人體天然存在的成分之一,讓我們調整生活節奏、情緒安定。
推薦2:維他命C
維生素C具有抗氧化特性,也參與膠原蛋白生成與鐵的吸收,對維持日常活力與外在狀態有正面幫助。建議可從飲食或保健食品中適量補充。
推薦3:B群
B群由多種不同的維生素組成,在能量及生長中皆扮演重要的角色,尤其是生物素(B7)又與角蛋白合成有關,適合作為每日營養補給的一環。
總結
外在狀態反應生活習慣與壓力累積,與其擔心,不如從調整日常做起:
適時補充營養、減少過度處理與染燙頻率、保持良好心情與規律生活,就像細心照顧一座花園,只要持續灌溉與呵護,自然能展現亮眼狀態。
